<label id="uddqd"><track id="uddqd"></track></label>
    <em id="uddqd"></em>
  1. <dd id="uddqd"></dd>
  2. 微信 手機版
    首頁 > 文化 >
    《又見三星堆》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特別獎 總導演王劍:刻畫了考古人的氣質 2023-05-25 19:22:41  來源:封面新聞

    造型雄奇,威嚴四儀,人稱“千里眼、順風耳”的縱目青銅面具;幻化為灰燼,在顯微鏡下才初現真容的古絲綢殘留物;大量象牙、海貝重現蜀地間……伴隨著無數造型奇特、珍貴精美的文物出土,藏在古蜀國的文明深處的通道正在被打開,一條條被勾連起來的文明脈絡,展現出古蜀國的繁榮輝煌。


    (資料圖)

    說到近幾年考古界最受矚目的話題,那三星堆自然位列首位,是不折不扣的“頂流”。大量珍貴文物被發掘出背后,不僅是古人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也是現代考古隊員的不懈努力。于是,在2022年春天與觀眾見面的紀錄片《又見三星堆》中,就將那些不為常人所熟知的考古人工作、生活日常展現在大眾面前。觀眾不僅能從中探尋三星堆遺址的歷史足跡,也能夠在考古人的視角下,看見其從考古到文保到研究的全過程。

    《又見三星堆》主海報

    近日,四川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獲獎名單以及獲獎作品名單正式公布。其中,由四川省電視臺歷時三年打造的大型考古紀錄片《又見三星堆》位列其上,獲得了“特別獎”。在名單公布后,封面新聞聯系到了《又見三星堆》的總導演王劍,他為記者講述了這部紀錄片在選題、拍攝過程中的故事。

    如何與同類型的考古紀錄片區別開來?

    “我們所記錄的三星堆是來自三千多年前的朋友”

    象牙,金面,縱目神人,青銅神樹……也許提起這些文物的名字,不少網友會覺得有些陌生,但倘若看到圖片,卻一定能辨認出這是來自三星堆遺址的文物。在時隔34年后,三星堆祭祀區重啟考古發掘,6個新發現的祭祀坑挖掘結果不斷地涌現,這也成為很多人第一次與三星堆“相識”的過程。無數網友就像開“盲盒”一樣,見證并關注著三星堆遺址的發掘。

    毫無疑問,三星堆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網友的心。而面對公眾關注的三星堆,如何講好這次三星堆再發掘的故事,并將它與同類型的考古紀錄片區別開來?對于總導演王劍來說,成了最困擾他的問題?!傲w線性敘事的同時,又如何讓每一集故事單獨形成閉環,這又是一個必須逾越的障礙?!?/p>

    《又見三星堆》海報

    這個問題,無論對于王劍,還是包含其在內的主創團隊,都未沒有成熟的想法。于是,在拍攝的初期,王劍只能回歸紀錄的本質,每天老老實實去發掘現場“上班”,把三星堆發掘現場發生的大小事件盡可能地記錄下來。雖然這樣的工作十分繁瑣,但王劍并沒有抱怨和氣餒?!白鳛橐幻o錄片導演,我想耐得住寂寞、不怕麻煩是一項基本素質?!?/p>

    而在長時間的探索后,王劍也陷入了思考,他表示三星堆遺址新發現的祭祀坑挖掘結果自公布之后,無數的網友已經通過新聞報道、直播等形式了解到了不少的信息點。但他講到,無論人們知道多少,都有更多未知。所以,當《又見三星堆》以不同的視角講出這個故事,它仍然是一個“新”的故事。

    于是,呈現在觀眾眼中的《又見三星堆》,從眾多只關注于文物本身的節目樣態中抽離出來,將視角對準發掘進程中的亮點、謎點、難點,以發掘工作的遞進式開展為線索,采用穿梭機、飛貓攝像機、魚竿搖臂等新技術手段,結合三維動畫,客觀展現田野考古、實驗考古、科技考古深度合作新模式,客觀梳理新時代考古工作新亮點、新高度和新價值。

    專家看4號坑灰燼層

    “對于考古紀錄片來說,需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視聽語言?!蓖鮿Ρ硎?,相較于傳統展廳陳列的介紹式歷史人文紀錄片,《又見三星堆》更多是回歸文物出現的田野現場,展示的是半隱埋于黃土之間,原始狀態的層疊器物。而借助拍攝的新技術手段,鏡頭表達上,大量的特寫、微距等小景別鏡頭,成功將文物的具體細節勾勒出來,令觀眾不必走進博物館便能夠感受到三星堆文物所帶來的心靈顫動。

    王劍還說到,片名定為《又見三星堆》,其中的“又見”是久別重逢的喜悅,是相見恨晚的告白,是世代相傳的祝福。所以,片中分別以“重逢、初見、守護、追尋、重生、不朽”作為分集片名?!拔覀兿M覀兯涗浀娜嵌?,它就像是一位來自三千多年前的朋友,它向我們深情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并陪伴我們一路走下去?!?/p>

    記錄小人物在考古發掘中的守望

    “每一集都刻畫了考古人的一種氣質”

    除去奪人眼球的震撼文物,紀錄片的鏡頭之中,還有在千百倍放大的顯微鏡下,于泥土灰燼層中尋找絲織品遺跡的文保專家郭建波;成功整體提取重量最大單體出土木箱后振臂高歌“解脫”的提取專家許延東;跟隨遠古的印記沿河而下,測定鍶同位素比值定位溯源象牙來歷的地質專家唐自華;以匠心致初心,從事文物修復三十余年,希望兒子子承父業的修復專家郭漢中……這些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躍然于熒屏,真實地展現出當代中國考古工作者們對職業的深忱熱愛,以及對歷史文物的濃厚情感。

    郭建波尋找絲綢實物

    “《又見三星堆》在敘事層面上,是以‘人’為核心主題,既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記錄,更是對人與社會歷史文化關系的思考與反思,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關懷意識?!蓖鮿娬{,在片中攝制團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堅守、執著、充滿探索精神的考古人形象。此外,作品的每一集都刻畫了考古人的一種氣質,嚴謹、浪漫、鍥而不舍、遇困難甘之如飴、行而不輟。

    無論是與三星堆重逢的雷雨,還是在埋藏坑尋找著絲綢的郭建波,片中都展示了他們對考古的熱愛與堅守,令人感動。此外,在片中展現的考古人物,除了“大咖”級別的領隊,更有年輕的一線考古工作者,作品也記錄了他們在發掘中的守望,更呈現了經過這些年輕的雙手,讓風華的歷史細節再次清晰,讓破碎的文物得以重生。

    采訪中,王劍特別提到了片中的“考古父子兵”,來自云南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碩士研究生郭志成,與其身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郭漢中的故事。在父親的影響下,郭志成也希望成為一名文保工作者,暑期,郭志成前往三星堆發掘現場實習,與父親共同完成了象牙提取工作。當實習期結束,郭漢中為兒子踐行時留下多看、多學、多想的期冀。

    此外,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最年輕的教授黎海超更是青年一線考古工作者的代表?!霸凇队忠娙嵌选烦踝R這位青年俊才,是他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為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進行專題講座,課后同學圍住黎海超索要聯系方式,讓人看到考古的追隨者眾。無論熱鬧喧囂還是清冷孤寂,我們堅信考古人不只是揮舞手鏟的發掘者,而是國家寶藏的守護人?!?/p>

    在長達三年的創作歷程中,王劍及其團隊在考古現場伴隨式記錄,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考古人每一天的喜怒哀樂,以及發掘事件中的點點滴滴。如今,《又見三星堆》拿下四川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的特別獎,也是對于團隊心血的認可和鼓勵。但對于這份榮譽,王劍也清晰地認識到,考古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三星堆更是一個充滿魅力、包容萬千的文明遺存,六集紀錄片的體量遠遠無法展現其全貌。

    “但我們盡量用故事結構的手法去謀篇布局、去攝取這次發掘中的吉光片羽,力求做到學術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藝術價值與大眾傳播的相互交融。以一個個動人情節,一個個生動鮮明的考古人向公眾普及考古學以及三星堆,從而引發大家的熱愛與關注?!蓖鮿φf到,團隊既不追逐喧囂,也不只追求結果,更在乎是這個發現的歷程,以及這個歷程中所飽含的艱辛付出?!白鳛檎滟F的歷史資料留存和面向大眾傳播的有力手段,這也是紀錄片《又見三星堆》的價值所在?!?/p>

    關鍵詞:

    熱點文章
    熱點 圖片
    亚洲无码 电影
    <label id="uddqd"><track id="uddqd"></track></label>
      <em id="uddqd"></em>
    1. <dd id="uddqd"></dd>